货款延期付款利息可抵扣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实际发生并支付时,可以将借款利息支出单项费用在税前全额扣除,具体包括:
企业借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生的利息支出;
个人住房贷款发生利息支出。
但是,对于货款延期付款利息的抵扣,税务机关有以下要求:
延期付款利息是指贷款方和借款方在原贷款合同的基础上,重新协商修改贷款合同期限,并延长贷款到期还款时间的利息支出。
延期付款利息必须在延期还款期间实际发生并支付。
延期付款利息在税前扣除时,应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并能提供相关凭证,如借款合同、还款通知单、财务报表等。
符合上述条件的货款延期付款利息支出,纳税人可以在实际发生的当年,在税前全额扣除。这样可以降低纳税人的税负,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纳税人未能在延期还款期间实际支付利息,延期付款利息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同时,纳税人应做好相关会计处理和税务筹划,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法节税。
货款延期付款利息是否可以抵扣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910号),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服务或者无形资产实际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对于货款延期付款产生的利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征免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6号),延期付款违约金、滞纳金、罚款和迟延履行债务支付的利息等款项,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因此,货款延期付款产生的利息属于迟延履行债务支付的利息,不能抵扣增值税。
例外情况:
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部分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3号)中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纳税人因受疫情影响,延期支付其他纳税人的价款、货款或者应付款项,其支付的延期付款违约金、滞纳金、罚款,以及迟延履行债务支付的利息等款项,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以上政策仅适用于因疫情影响导致延期付款的情况,且仅限于纳税人支付的金额。
货款延期付款利息能否抵扣进项税?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货税额,但对于延期付款利息的抵扣存在争议。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销货额包括应收账款金额和延期付款的利息。这意味着延期付款利息被视为销货额的一部分,应纳入增值税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发生与取得收入相关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可以作为税前扣除。这意味着延期付款利息可以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因此,在税务处理上,延期付款利息既被视为进项税额的组成部分,又可以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这使得企业在计算进项税额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全额抵扣法:将延期付款利息全额计入进项税额,同时作为所得税税前扣除。
差额抵扣法:仅将延期付款利息在高于所得税税前扣除部分的余额计入进项税额。
目前,对于哪种处理方式更合理,业内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税务机关的指导意见进行选择。
延期支付货款利息需否交税
当企业采取延期支付货款的方式进行采购时,支付的利息是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企业支付的利息支出,不论是发生在境内还是境外,均应列入当期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其中,包括延期支付货款产生的利息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利息支出扣除的限额为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支出。如果企业与供应商约定,延期支付货款期间不支付利息,则此部分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支付的利息支出中还包括借款手续费、违约金等与借款相关的费用。这些费用也应并入利息支出,一并计入当期费用在税前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利息支出扣除的限额并不等同于企业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根据相关规定,利息支出扣除限额为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乘以70%。
因此,企业在延期支付货款时,支付的利息支出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严格按照税收法规,扣除合规的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