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是否会构成刑事案件,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利率过高:
如果借贷利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年利率36%,或者以其他形式变相收取高额利息,则可能构成高利贷犯罪,涉案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2. 暴力讨债:
借贷人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讨债的,属于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刑事犯罪,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3. 诈骗借款:
借款人利用虚假信息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借款,然后拒不还款的,可能会构成诈骗罪。
4. 赌博借贷:
用于赌博的借贷属于非法借贷,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借贷人以此为由拒不还款,则不能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
5. 持证放贷:
持有金融许可证的机构(如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民间借贷,受到法律的监管和保护。持证放贷机构的借款合同一般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如违规发放贷款、虚假宣传等,则仍有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纠纷通常属于民事案件,但如果涉及上述刑事犯罪行为,则会上升为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此,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应谨慎对待,避免踩踏法律红线。
民间借贷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不通过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行为。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因民间借贷合同引起的纠纷一般属于民事案件。但以下情形除外:
1. 涉嫌高利贷
若民间借贷利息明显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以上,或存在砍头息、复利滚息、暴力讨债等情形的,则涉嫌高利贷,属于刑事犯罪。
2. 诈骗
若借款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欺骗手段取得借款,不打算归还的,则构成诈骗罪,属于刑事案件。
3. 非法集资
若民间借贷以非法集资为目的,以高额利息或其他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则构成非法集资罪,属于刑事案件。
4. 暴力讨债
若债权人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欠款,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涉嫌寻衅滋事罪或故意伤害罪,属于刑事案件。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性质和处理方式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纠纷,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而刑事案件涉及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侦查,人民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
民间借贷是否会被列入刑事案件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借贷金额和期限:如果借贷金额较大(一般超过一定限额,各省市规定不同),且借款期限较长,则更容易引起刑事追究。
2. 借贷性质:如果借贷目的是用于非法活动,如赌博、洗钱等,则可能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3. 借贷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如果借贷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如暴力催收、非法拘禁等,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4. 债务人还款能力:如果债务人故意拒不偿还借款,且具备还款能力,则可能被认为是恶意逃避债务,构成刑事犯罪。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民间借贷可以被列入刑事案件的情形包括:
非法高利放贷罪
敲诈勒索罪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寻衅滋事罪
因此,民间借贷是否会被列入刑事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借贷双方存在违法行为或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则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借贷双方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应慎重考虑,避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