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欠款逾期铃声设为“老赖”:多重担忧浮上水面
近日,有网贷平台采用“欠款逾期铃声设为‘老赖’”的极端方式催收欠款,引发广泛争议。这一举措表面看是催收手段升级,实则暴露了多重担忧。
侵犯个人隐私
铃声是个人手机的重要设置,用来提醒来电。将欠款逾期铃声设为“老赖”,无疑是侵犯了用户的个人隐私。这种做法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将用户的欠款信息公开于众,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
损害声誉
“老赖”一词带有浓重的负面含义,对个人声誉造成极大的损害。欠款逾期者本来就面临着财务困难,如果铃声再被设定成“老赖”,只会加剧其心理负担,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催收过度
网贷平台的催收手段本来就备受诟病,而将欠款逾期铃声设为“老赖”无疑是催收过度的体现。这种极端做法不仅没有解决欠款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损害了平台自身形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堪忧
将欠款逾期铃声设为“老赖”的做法,也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质疑。这样的催收手段旨在羞辱和惩罚欠款者,而不是引导其主动还款。长此以往,只会损害社会诚信风气,阻碍信贷市场有序发展。
“欠款逾期铃声设为‘老赖’”的极端催收方式,不仅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声誉,更暴露出催收过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堪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制止此类违规行为,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信贷市场健康发展。
收到催款短信,声称要将手机铃声设置为“老赖”,令我感到愤慨且无奈。
催款本是合法合规的行为,但如此极端的威胁手法,不仅侵犯了我的隐私,还严重伤害了我的尊严。以“老赖”污名化欠款人,更是毫无道理的偏见和歧视。
我从未逃避偿还债务,但由于经济原因一时无力还清。催款方应当采取合法合理的催收措施,而不是诉诸这种低俗和侮辱性的手段。
侮辱性的催款方式不仅会加剧欠款人的心理负担,更会损害催款方的信誉和形象。催款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而不是诉诸恐吓和羞辱。
我呼吁催款方立即撤回这种恶劣的行为,并公开道歉。我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强对催收行业的监管力度,制止类似的侵权行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催款人必须遵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准则,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追讨债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尊重欠款人的尊严。
网贷逾期提醒铃声解决方法
当网贷逾期后,平台会设置铃声提醒借款人还款。如果这个铃声让人烦扰或不合时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1. 客服协商
联系平台客服,说明自己希望取消铃声。一般情况下,客服会理解用户的诉求,并协助解决问题。
2. 设置免打扰模式
在手机设置中,开启免打扰模式。这样,铃声就不会在特定时间段内响了。需要注意的是,免打扰模式可能也会屏蔽其他重要通知。
3. 借款清偿
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偿还逾期欠款。当欠款结清后,平台会自动取消铃声提醒。
4. 协商还款计划
如果暂时无力偿还全部欠款,可以向平台提出协商还款计划。平台可能会同意调整还款金额或期限,以减轻用户的还款压力。协商成功后,平台也会取消铃声提醒。
5. 换手机号码
如果其他方法都无法解决,可以考虑更换手机号码。但要注意,更换号码后,平台可能无法联系到借款人,影响后续还款的跟进。
建议借款人及时偿还欠款,避免逾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确实遇有困难, следует主动联系平台协商,以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
拖欠网贷,网友为逃避催收,竟将配偶手机铃声设置为“老赖”二字,引发热议。此事一出,不少人对此做法表示谴责,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还涉嫌违法。
从道德层面来看,拖欠网贷本就是失信行为,而将配偶手机铃声设置为“老赖”显然是对配偶的一种羞辱和伤害。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夫妻关系,更会给配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压力。
从法律角度来看,将配偶手机铃声设置为“老赖”的行为涉嫌侵犯配偶的名誉权。根据民法典,每个人享有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而将配偶手机铃声设置为“老赖”,实际上是对配偶名誉的一种损害,侵犯了配偶的合法权益。
此举还可能导致配偶的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当配偶手机铃声响起时,周围的人可能会对其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配偶的社交活动和职业发展。因此,这种行为不仅对配偶自身有害,还可能对配偶的家庭和事业造成连带影响。
拖欠网贷,将配偶手机铃声设置为“老赖”的做法不仅不道德,还涉嫌侵犯配偶的名誉权。这种行为不仅伤害夫妻关系,还会给配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负面影响。因此,切不可因逃避债务而采取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极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