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规定民间借贷利息合法吗
新民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民间借贷利息的规定引发了广泛关注。
新民法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的,视为年利率六厘。
这一规定意味着,民间借贷利息不再实行浮动利率,而是统一为年利率6%,超出部分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新民法还规定,对于依法成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在签订合同时约定的利息低于原法定利率(借款合同签订时为年利率24%),借款人请求参照原法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如果民间借贷合同在2021年1月1日之前签订,且约定的利息低于年利率6%,借款人仍可以按照原法定利率支付利息。
对于2021年1月1日之后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原则上适用年利率6%的规定。但如果借款人与出借人另有约定,且符合以下条件,则约定利息不受年利率6%的限制:
合同为书面形式
借贷双方就利率协商一致
利率没有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
新民法规定了民间借贷利息的合法性,并设定了年利率6%的限制。但对于2021年1月1日之前签订的合同和符合一定条件的约定,仍然允许超出年利率6%的利率。
民间借贷利息合法吗?看新民法规定
新民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对民间借贷利息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民间借贷利息的法律规定
根据新民法第680条规定:禁止出借人以明显高于市场利率收取利息。
第682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即,民间借贷利息受法律保护,但不能明显高于市场利率,且最高不得超过年利率36%。
二、为什么民间借贷利息是合法的
国家允许民间借贷利息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
1. 促进资金流通:民间借贷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资金的流通。
2. 满足灵活需求:民间借贷可以满足某些借款人急需资金但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情况。
3. 监督高利贷:通过设定利率上限,法律对民间借贷利息进行了规范,防止高利贷行为的发生。
三、合理利率的判断标准
判断民间借贷利率是否合理,需要参考以下因素:
市场利率水平
借款人的资信情况
借贷期限
借贷风险等
四、法律保护与风险防范
在民间借贷中,借款人和出借人双方应合法合规,注意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签订书面借条,明确借贷金额、利率、期限等重要事项。
了解出借人的资信情况,避免借贷陷阱。
不要借贷利息过高的资金,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
新民法规定民间借贷利息合法吗
知乎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民间借贷利息的合法性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民间借贷利息合法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该条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利息的合法性,只要借贷双方在借贷合同中约定利息,借款人就有义务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二、利率上限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超过该利率的,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目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4.35%,因此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4.35% x 4 = 17.4%。
三、提示
在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应注意以下事项:
明确借贷金额、期限、利率等条款。
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并妥善保存。
约定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
若借款人无法按时返还借款,贷款人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民间借贷利息最新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民间借贷利息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合同约定的利息
合同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无效。
对于签订于2015年10月21日之后且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合同,借款人请求参照《规定》规定的利率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超出约定利息的部分
对于合同约定利息超出年利率24%的部分,不得主张利息。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
对于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各地发布的民间借贷利率标准确定利息。
各地未发布民间借贷利率标准的,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确定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规定》中所称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的借贷行为,不包括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