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记录删除后征信上还查的到吗?
法院执行记录删除后,征信上是否还查得到,取决于执行记录删除的方式。
主动撤销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主动向法院申请撤销执行,并履行完毕全部义务,法院会撤销执行记录,并向征信机构发出更正通知。这种情况下,征信上的执行记录会被删除。
执行完毕结案
当执行程序执行完毕,被执行人履行完毕全部义务后,法院会结案。这种情况下,执行记录会保留在征信系统中,但会标注为已结案。通常情况下,已结案的执行记录对个人信用影响较小。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删除
被执行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需要履行完毕全部义务才能申请删除。如果被执行人申请删除成功,征信系统会将失信记录删除。
需要注意的是,执行记录的删除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在执行记录删除之前,征信机构可能会继续显示该记录。
影响程度
即使执行记录已删除,也可能对个人信用造成一定影响。例如,一些贷款机构在审批时,可能会考虑借款人曾经有执行记录,即使该记录已被删除。因此,建议个人在还清债务后,积极主动地申请执行记录删除,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信用 score 的影响。
法院执行的征信恢复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执行完毕后,申请人需提交相关材料,向法院申请恢复征信。法院受理后,将通知征信机构删除不良征信记录。具体恢复时间如下:
已结案案件:法院执行完毕,且申请人已履行完毕还款义务或其他执行义务,法院会出具《执行完毕证明书》。申请人持该证明书,向征信机构申请恢复征信,一般需要15-30个工作日。
未结案案件:法院执行完毕,但申请人尚未履行完毕还款义务或其他执行义务,法院尚未出具《执行完毕证明书》。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的征信记录暂时无法恢复。需待申请人履行完毕相关义务,法院出具《执行完毕证明书》后,才能申请恢复征信。
其他情形:如果申请人对法院的执行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或者申请复议。如经法院重新审查后,确认执行错误,法院将撤销执行,申请人的征信记录将自动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征信恢复后,申请人的征信记录上仍会保留执行记录的痕迹,但不会影响其今后的贷款或信用卡申请等业务办理。如果申请人需要消除执行记录,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执行,但撤销执行的条件较为严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法院执行记录已履行对征信的影响
法院执行记录是指因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经法院强制执行后形成的记录。若执行记录已履行,即当事人已偿还债务或履行其他义务,则对征信有一定影响。
影响方式:
保留时长缩短:已履行的执行记录保留时长较短,一般为结案后5年。
标记消除:部分征信机构会将已履行的执行记录标记为“已履行”或“已结案”,而不是“未履行”。
评分恢复:执行记录履行的过程会影响征信评分。若履行为时且全面,评分将逐步恢复至执行记录产生前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
影响程度因人而异:不同征信机构对执行记录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并非所有机构都显示执行记录:并非所有征信机构都会显示执行记录,因此对征信的影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及时还款:执行记录履行的关键在于及时还款。若因逾期履行为由再次产生执行记录,则对征信影响较大。
总体而言,法院执行记录已履行对征信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履行的及时性而逐渐减弱。及时履行义务,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是维护个人信用健康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