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黑网贷警情频发,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受害者报案后,竟被警方告知“别还款”。对此,警方郑重提醒,这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切勿上当受骗。
诈骗分子冒充警方,利用受害者心理恐慌,谎称自己是“反诈中心”、“经侦大队”等部门,告知受害者已卷入洗钱案件,要求受害者停止偿还黑网贷,并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核查。
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杀猪盘”骗局。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交友软件等渠道与受害者建立联系,取得信任后,诱导受害者借贷并提供高额回报。当受害者偿还贷款时,诈骗分子便以“洗钱”为由,要求受害者停止还款,将钱款转入其指定的账户。
受害者一旦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便会发现自己被拉黑,钱款也随之消失。此时,诈骗分子早已销声匿迹,受害者不仅蒙受了经济损失,还可能因涉嫌洗钱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警方强调,任何情况下,警方都不会要求受害者停止偿还合法债务,更不会要求受害者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收到此类诈骗信息,应及时向警方报警。
只有齐心协力,共同打击黑网贷诈骗,才能维护金融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遭遇黑网贷的困扰后,报警求助却遭到警方回应说“不用理会”,这样的情况令人无奈又担忧。
网贷诈骗分子往往利用高利息诱惑受害者借款,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和通讯录,对受害者及其亲朋好友进行暴力催收。在这种情况下,报警求助是正确的选择,但若遇到警方轻描淡写地回应“不用理会”,则会让受害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黑网贷的危害不容小觑,其不仅对受害者的财务造成损害,还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如果警方对受害者的报警不予重视,甚至建议“不用理会”,那么黑网贷诈骗分子将更加肆无忌惮,受害者也将更加难以维权。
面对这样的情况,受害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留证据:收集与黑网贷相关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和催收信息等证据。
2. 向相关部门投诉:除了报警之外,还可以向网贷平台、银保监会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3. 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维权途径。
4. 团结互助:与其他受骗者或消费者权益组织联系,共同发声,形成维权力量。
警方在打击黑网贷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只有积极响应群众报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才能遏制黑网贷的蔓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黑网贷泛滥,受害者求助无门。报警后,警方却以“经济纠纷”为由不予处理,让受害人陷入绝境。面对如此困境,受害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受害者应明确了解黑网贷的违法性质。根据《刑法》规定,提供虚假贷款、收取高利息等行为均构成犯罪。因此,报警求助是受害者的正当权利。
如果警方拒绝受理,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检察院反映情况。检察院有权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督促警方依法履职。同时,受害者也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网贷平台返还非法借款和利息。
受害者还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黑网贷平台。金融监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都有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受害者可以向这些部门提供黑网贷平台的证据,配合调查取证,协助警方破案。
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在报警或举报时,应提供详实的证据,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和催收信息等。同时,应保持冷静,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否则可能影响案件的处理。
通过多种途径维权,受害者可以获得有效的救济,避免更多人受到黑网贷的侵害。打击黑网贷,维护金融秩序,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黑网贷报警后还会爆通讯录吗?
黑网贷报警后,是否还会爆通讯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 报警处理程度:
如果警方认真受理,并对此进行调查,且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黑网贷平台,则爆通讯录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如果警方处理不力,或黑网贷平台已经逃逸,则爆通讯录的可能性较大。
2. 黑网贷平台的性质:
正规的黑网贷平台一般不会在报警后爆通讯录,因为他们害怕被警方追究法律责任。而一些非正规的黑网贷平台则可能铤而走险,在报警后继续爆通讯录以施加压力。
3.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如果受害者在申请黑网贷时提供了真实且完整的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则黑网贷平台在报警后仍可能爆通讯录。因此,建议在申请贷款时尽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提供过多的非必要信息。
4. 其他因素:
黑网贷爆通讯录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受害者的还款能力、黑网贷平台的规模和影响力等。
建议:
如果遭遇黑网贷,建议及时报警。报警后,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并保留相关证据。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黑网贷爆通讯录造成更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