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可扣除的借款利息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1. 生产经营性贷款利息: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借入款项支付的利息,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和向他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2. 固定资产贷款利息:企业为购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而借入款项支付的利息,包括房屋、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的贷款利息。
3. 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企业为补充流动资金而借入款项支付的利息,包括用于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日常运营等方面的贷款利息。
4. 外汇借款利息:企业为进口设备、原材料或其他生产经营需要而借入外汇支付的利息。
5. 科技发展贷款利息:企业为进行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等活动而借入款项支付的利息。
6. 环境保护贷款利息:企业为开展环境保护项目而借入款项支付的利息。
7. 灾后重建贷款利息:企业因遭受自然灾害而借入款项用于灾后重建支付的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借款利息都可以扣除。以下几种情况下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以个人名义借入的款项所支付的利息。
向关联企业借入款项支付的利息,且关联企业有避税目的。
用于购买股票、期货等投资性资产的贷款利息。
违法所得或违规支出所支付的利息。
借款利息可在企业所得税扣除的科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相关规定,企业借款利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在税前扣除的科目包括:
银行贷款利息: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
债券利息: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时支付的利息支出。
借款利息:企业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企业或个人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
融资租赁利息: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资产时支付的利息部分。
逾期付款利息:企业因未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支付的逾期利息。
以上科目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计入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利息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
利息支出具有真实性、合法性;
利息支出已实际发生;
利息支出符合税法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下的借款利息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非生产经营性借款利息;
用于偿还股利或其他个人消费的利息;
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异常高额利息;
已计入成本或费用的利息。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合理扣除借款利息支出,以准确反映其经营成果,依法纳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以下借款利息支出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取得收入发生的借款利息
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可以从收入总额中扣除。例如:
生产经营性贷款利息
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贷款利息
用于研发活动贷款利息
二、与投资有关发生的借款利息
企业为投资于其他企业或项目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可以从投资收益中扣除。例如:
对外投资贷款利息
股权投资贷款利息
三、与资产处置有关发生的借款利息
企业处置资产所产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可以从资产处置收益中扣除。例如:
出售固定资产贷款利息
出售股权投资贷款利息
四、与公益捐赠有关发生的借款利息
企业发生公益捐赠活动所产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可以从公益捐赠支出中扣除。但需要注意的是,公益捐赠支出的扣除限额不得超过企业当年度利润总额的12%。
不予扣除的借款利息支出
以下借款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为取得免税收入发生的借款利息
为投资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
与税收违法所得有关的借款利息
明显高于合理水平的借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