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租金利息会计账务处理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租赁方式,出租人将资产租赁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固定租金,并承担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对于融资租赁交易,承租人需将租金利息部分单独列示为费用支出。
账务处理:
1. 首次确认:
- 记录租赁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融资租赁负债)
- 同时确认递延利息债务(借记:递延利息债务;贷记:融资租赁负债)
2. 每月租金计提:
- 将固定部分计为租金费用(借记:租金费用;贷记:现金或应付账款)
- 将利息部分计为利息费用(借记:利息费用;贷记:递延利息债务)
3. 每年年末调整:
- 调整递延利息债务余额,使其与租赁负债利息余额一致(借记:递延利息债务;贷记: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
注意事项:
融资租赁利息率应与企业借款利率一致。
租赁期内需定期调整递延利息债务余额,以反映利息费用在租赁期内的分配。
承租人需根据租赁协议中规定的还款额度进行账务处理。
通过上述账务处理,承租人可准确反映融资租赁交易的利息费用支出,为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利息的账务处理实例
融资租赁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合同的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并分期向租赁方支付租赁费用的经济行为。租赁费用的构成包括本金和利息。
账务处理实例:
某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一台设备,合同租赁期为5年,每年支付一次租赁费。租赁费用总额为100万元,利率为5%。
记账分录:
年初:
借:固定资产 100万元
贷:递延收益 100万元
每年支付租赁费时:
借:财务费用 5万元(100万元×5%)
贷:递延收益 5万元
借:递延收益 95万元(100万元-5万元)
贷:银行存款 95万元
租赁期满后:
借:银行存款 5万元
贷:固定资产 5万元
注意事项:
1. 固定资产初始入账时应按租赁费总额入账。
2. 递延收益账户记录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未摊销利息。
3. 每年支付租赁费时,应将利息部分计入财务费用,并相应转销递延收益。
4. 租赁期满后,应结清固定资产和递延收益账户。
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会计账务处理
基本概念
售后回租融资租赁是指企业将自身拥有的资产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并同时从该融资租赁公司租赁回同一资产使用的交易。
会计处理
对于出租人(企业):
出售资产: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和成本,并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融资租赁收益权:按公允价值确认,并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租赁负债:按租赁期现值确认,作为负债。
对于承租人(企业):
租赁资产:按租赁期现值确认,作为固定资产。
租赁负债:同上。
租赁费用:根据租赁合同,按直线法或其他基础计提。
具体步骤
出租人:
1. 确认资产公允价值。
2. 处置资产,确认收益/损失。
3. 记录融资租赁收益权。
4. 记录租赁负债。
承租人:
1. 确认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2. 记录租赁负债。
3. 定期计提租赁费用。
注意事项
租赁期现值通常由融资租赁公司提供。
融资租赁收益权的摊销期限一般为租赁期限。
租赁费用通常包括利息、本金和维修费用。
融资租赁利息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如下:
1. 确认租赁利息:
识别租赁协议中约定的利息金额。
2. 摊销利息:
将利息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摊销。
3. 借记租赁负债:
将摊销的利息借记租赁负债科目。
4. 贷记利息费用:
将摊销的利息贷记利息费用科目。
具体账务分录如下:
期初:
借:租赁负债(初始价值)
贷:租赁资产
每期:
借:租赁负债(利息部分)
贷:利息费用
租赁结束时:
借:利息费用(剩余利息)
贷:租赁负债(剩余利息)
注意:
融资租赁利息不可资本化,应作为费用处理。
摊销利息的期限应与租赁期限一致。
租赁负债中已摊销的利息应于余额表中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