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抵科目一般采用借减贷加的记账方式。
对于资产类备抵,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其初始余额为零,当资产价值下降或损失发生时,借记备抵科目,贷记损益类科目,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当资产价值恢复或损失减少时,则冲回备抵,借记损益类科目,贷记备抵科目。
对于负债类备抵,如应付账款坏账准备、未赚收入递延收入准备等,其初始余额为贷方余额,当负债减少或收益实现时,借记备抵科目,贷记负债类科目或收益类科目,使负债或收益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当负债增加或收益减少时,则冲回备抵,借记负债类科目或收益类科目,贷记备抵科目。
采用借减贷加的记账方式可以清晰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变动情况,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理解和分析。
备抵科目的借贷方确定
备抵科目是企业为预期损失或负债而设立的账户,用来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减值。确定备抵科目的借贷方涉及以下规则:
1. 损失类备抵
借:备抵损失科目
贷: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科目
当估计资产价值发生损失时,需要增加备抵损失,减少资产价值。
2. 负债类备抵
借:备抵负债科目
贷:应付账款、应付费用等负债科目
当估计负债金额高于账面金额时,需要增加备抵负债,减少负债金额。
具体确定依据
备抵科目的借贷方具体确定依据包括:
经验判断
历史数据分析
行业数据
外部审计意见
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谨慎估计损失或负债金额,并合理确定备抵科目的借贷方。
实例
一家企业预计存货价值将发生10万元的损失,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备抵存货损失 100,000
贷:存货 100,000
通过上述分录,存货价值减少10万元,同时增加10万元的备抵存货损失。
在会计学中,备抵科目反映的是对资产或负债估算的减值或损失。根据不同的备抵科目,借贷方的含义也不同。
资产减值准备:
借方表示资产价值的下降,用于抵销资产的账面价值。表明资产不再值其账面价值,并需要进行减记。
坏账准备:
借方表示预计将无法收回应收账款的金额。表明应收账款存在坏账风险,需要建立准备金以冲销潜在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
借方表示存货价值的下降,用于抵销存货的账面价值。表明存货可能因过时、损坏或价格下降而贬值。
负债准备:
借方表示预计需要支付尚未确定的负债金额。表明存在潜在的法律或合同义务,需要建立准备金以支付未来开支。
需要注意的是,备抵科目通常是带有负号的科目,这意味着其借贷方余额通常是负数。当备抵科目余额为正数时,则表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被高估了,需要调整其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