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认房认贷新规
北京住建委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了《关于优化北京市商品房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
认房认贷调整:认定购房者家庭名下拥有的住房套数时,将父母名下住房纳入认定范围。
首付比例调整: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比例由35%上浮至40%;购买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由40%上浮至50%。
贷款利率调整:购买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下限从LPR减60个基点调整为LPR减30个基点;购买第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下限无变化,仍为LPR加60个基点。
新规影响
新规将增加购房者的首付压力和贷款利率,对以下人群的影响尤为明显:
刚需购房者:首付比例提高,加大购房门槛。
改善型购房者:第二套房贷款利率更高,购房成本增加。
炒房者:增加购房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政策解读
新规旨在抑制投机炒房,稳定北京楼市。通过提高购房成本,减少炒房者的资金来源,降低市场泡沫风险。同时,调整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更合理地引导购房需求,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2021年4月29日,北京市住建委、市规划委、市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和完善购房资格和信贷政策的通知》。该政策于2021年5月31日起正式实施。
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认房又认贷:购房者在京的住房套数按家庭(含近亲属)为单位认定,无论是否结清贷款,均计入家庭住房套数;购房人家庭在我市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且贷款未结清的,不能再利用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
贷款利率: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当地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即LPR减20个基点;第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当地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即LPR加60个基点。
首付比例:购房者购买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35%;购买第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60%。
该政策还对非京籍购房者的购房资格进行了调整。非京籍购房者需在北京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才具备购房资格。
北京实施“认房认贷”政策,指的是在北京购房时,银行会将购房者名下的所有住房贷款,以及拥有的住房总套数纳入评估范围,进而影响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此政策仅针对北京市内的购房行为,不适用于全国其他城市。
其他城市没有统一的“认房认贷”政策,各地政策有所差异。例如,上海同样实施“认房认贷”,但具体标准与北京不同。深圳和广州等城市则未明确规定“认房认贷”,而是根据购房者个人资质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要求综合评估贷款额度和利率。
因此,北京的“认房认贷”政策仅限于北京市内,不适用于全国其他城市。购房者在其他城市购房时,需要根据当地政策和银行规定了解贷款相关事项。
北京认房认贷政策2023
自2022年12月29日起,北京市住房贷款管理新政正式发布,以下为相关政策解读:
什么是“认房认贷”?
“认房认贷”是指银行在审批个人住房贷款时,会考虑借款人名下所有登记的房产,包括已还清贷款的房产,以及尚未还清贷款的房产。
认房认贷政策调整内容:
本次政策调整的核心是取消了认房又认贷的规定,即不再将已结清贷款的房产纳入认房范围。
政策影响:
取消认房又认贷对购房者来说是一大利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增加贷款额度:已结清贷款的房产不再计入房贷负债,购房者可以申请更高的贷款额度。
提高贷款资格:即使名下有多套房产,只要已结清贷款,购房者仍可申请商业贷款。
降低月供压力:贷款额度提高后,月供压力相应降低。
适用范围:
本政策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
需要注意的是:
该政策仅取消了认房又认贷,并非取消了认房。已结清贷款的房产仍算作套数。
对于非北京户籍购房者,仍需满足“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