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违法吗?怎么办理?
违法性
身份信息被盗用用于借贷,属于诈骗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何办理
1. 报案
受害人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后,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如身份证明、贷款合同、通话记录等。
2. 冻结账户
向开设盗用借贷账户的银行申请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转移。
3. 联系征信机构
告知征信机构身份信息被盗用,并申请冻结征信报告,避免盗用者进一步借贷。
4. 联系贷款平台
向被盗用信息借贷的平台申诉,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身份被盗用,要求平台解除借款合同。
5. 民事诉讼
如果警方立案侦查,受害人不满警方处理结果或者要求赔偿损失,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注意事项
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避免泄露。
定期查询征信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网络借贷时,选择正规的平台,仔细核实借贷信息。
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应立即采取行动,避免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违法吗?
违法!
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使用他人身份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如何办理?
1.报警
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会立案调查,追究盗用者的刑事责任。
2.向征信机构申诉
向全国征信中心、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提出申诉,说明情况并提交相关证据。征信机构会核实情况,必要时更正或删除不良信用记录。
3.冻结被盗账户
联系被盗账户所属的银行或放贷机构,冻结账户,防止盗用者进一步借贷或转移资金。
4.起诉盗用者
如果盗用者已借贷且拒不归还,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5.其他措施
修改密码和个人信息,避免再次被盗用。
关注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护好身份证、护照等身份证明文件。
定期使用反钓鱼软件,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法律解释
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借贷,不仅违反刑法,还可能损害被害人的信用记录,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一旦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违法吗
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的行为是违法的,属于诈骗行为。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构成诈骗罪。
如何办理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
1. 报警
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后,应立即向警方报案,提供被盗用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据。
2. 联系金融机构
联系被盗用贷款的金融机构,说明情况,并提供身份信息被盗用的证明材料。金融机构会协助冻结贷款账户,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3. 征信异议
到征信机构申请征信异议,冻结被盗用身份信息的人在该征信机构的信用记录。
4. 民事诉讼
如果警方无法追回被盗用的资金,可以考虑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盗用者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82条:债务人在未经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分抵押物或者出质财产的,债权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违法吗?怎么办理?
违法性
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属于违法行为,涉嫌信用卡诈骗或贷款诈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信用卡诈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贷款诈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办理流程
1. 报警
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借贷后,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身份信息、借贷记录等证据。
2. 冻结账户
联系银行或贷款平台,冻结被盗用身份所对应的账户,防止资金损失扩大。
3. 联系信用机构
致信征信机构,说明情况,要求修复个人信用报告。
4. 保留证据
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包括报警回执、冻结账户证明、信用报告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之一、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六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