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不执行会上征信吗
民事判决不执行是否会上征信,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上征信的信息包括违约信息、失信信息等。民事判决不执行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可能被视为失信信息。
民事判决是否会被录入征信,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探索将民事判决不执行纳入征信体系,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民事判决不执行被纳入征信,也不会直接影响个人的信用评分。征信机构主要采集和记录个人在金融领域的信用信息,比如贷款还款记录、信用卡使用记录等。民事判决不执行主要涉及民事纠纷,与金融信用没有直接关联。
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事判决不执行可能对个人造成其他影响。例如,可能会被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因此,当事人应当积极履行生效判决,避免因不执行判决而造成不利后果。
民事判决不执行会上征信吗?
不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上征信的失信被执行人仅限于:
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拒不履行给付义务,且欠款金额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
其他法律文书生效后拒不履行给付义务的
民事判决不执行的情况,一般不属于上述情形。因此,民事判决不执行不会被纳入征信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民事判决涉及的给付义务中包含金融债务,如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而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则法院可能将其纳入金融征信系统。
征信系统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两个独立的系统,金融机构在征信查询时,可能会同时查询两个系统并进行综合判断。因此,民事判决不执行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征信,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贷款审核。
民事判决不执行是否会被拘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列出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其采取以下措施:
(一)罚款;
(二)拘留;
(三)司法拘留。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处以罚款或者拘留:
(一)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二)被执行人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法律强制执行的财产;
(三)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收入或者逃避执行;
(四)被执行人对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阻碍或者对抗。
注意:
拘留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对于被执行人是国家机关或者具有国家机关职能的组织的,不适用拘留措施。
拘留措施应当慎重使用,不得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