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法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
摊余成本法是一种针对固定收益证券的会计处理方法,用于将证券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市场价值相匹配。在摊余成本法下,持有的债券产生的利息收入按直线法分配在债券持有的整个期限内。
利息收入是指在债券持有期间收到的定期利息支付,通常按半年或每年支付一次。利息收入计入损益表中的利息收入科目。
应收利息是指在债券到期前尚未收到的利息收入。它是一个资产账户,反映了实体有权收到的未来利息收入。
例如,一家公司持有面值 100 万美元、票面利率为 5%、期限为 10 年的债券。债券的账面价值为 100 万美元。根据摊余成本法,每年的摊销金额为 50,000 美元(100 万美元 x 5% / 10 年)。因此,每年的利息收入为 50,000 美元,计入利息收入科目。
应收利息计算如下:
应收利息 = 账面价值 x 票面利率 x 未付息票天数 / 天数到下一付息日
假设债券是在 6 月 1 日购买,到下一付息日还有 180 天,则应收利息为:
应收利息 = 100 万美元 x 5% x 180 / 360 = 25,000 美元
摊余成本法的好处是将证券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匹配,提供更准确的财务报表。它还简化了利息收入的计算,因为它按直线法分配。
摊余成本法计量利息收入是一种将债券或其他固定收益证券的利息收入在其持有期内均匀分配记录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收入 = (摊余成本 - 面值) × 到期收益率 × 持有期内天数 / 360
其中:
摊余成本:债券或证券的购买成本加上应计利息,减去摊销的溢价或加回摊销的折扣。
面值:债券或证券到期时应付的金额。
到期收益率(YTM):债券或证券达到到期日的预期年收益率。
持有期内天数:持有债券或证券的天数。
360:国际惯例中一年天数的假设值。
例如,假设你购买了一张面值为 1000 元,到期收益率为 5%,持有期为 60 天的债券。债券的摊余成本为 1005 元。
则利息收入为:
利息收入 = (1005 - 1000) × 0.05 × 60 / 360 = 2.5 元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利息收入在债券的持有期内均匀记录,避免在到期日一次性记录大量利息收入,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债券的实际收益情况。